期刊简介
本刊面向广大中、高级从事神经科的医务人员,面向医疗、教学和科研单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以实用为重点;以理论和新技术为指导,服务于神经科临床医师及有关人员,力求使本刊成为神经科临床医师和有关人员的良师益友。本刊反映神经内、外科的新成果、新技术、新经验和新理论,内容丰富、实用、新颖,可读性强。本刊力求通过学术交流,把本专业医务人员的学术和诊疗水平提高一个新台阶。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首页>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郑州大学
- 国际刊号:1673-5110
- 国内刊号:41-1381/R
- 出版周期:半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头颈部体表降温脑局部亚低温疗法
冯伟生;孟凡刚
关键词:颅脑损伤, 亚低温治疗, 逆流倍增, 头颈部降温
摘要:1亚低温的发展历程20世纪40年代,在开胸心脏手术中,就已经开始应用低温进行脑保护,之后在部分脑外伤和心肺复苏的治疗中也应用了低温措施,随着脑低温治疗应用的增多,各种各样严重的不良反应也日益显现,低温疗法渐渐被冷落下来。1987年Susto等证明轻度脑低温对缺血性脑损伤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到90年代脑低温疗法在临床应用不断增多,其效果也被逐渐夸大,到2001年,Clifton等进行了较大规模的临床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脑低温疗法对严重脑外伤的预后没有效果,随后临床上很多科研人员对脑低温疗法的优缺点进行深入研究,并使其成为一个成熟的疗法被多个指南所推荐[1‐2]。21世纪以来,科研人员对亚低温疗法分子生物学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更深层次地阐述了亚低温的治疗作用。在亚低温的实现方面,也提供了较多可以选择的设施;尽管实现的方式多种多样,但降温部位主要集中在全身亚低温和脑部局部亚低温,现在人们已经对亚低温治疗的深度、时程、并发症、脑组织温度监测、复温的速度等有深入的了解。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