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面向广大中、高级从事神经科的医务人员,面向医疗、教学和科研单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以实用为重点;以理论和新技术为指导,服务于神经科临床医师及有关人员,力求使本刊成为神经科临床医师和有关人员的良师益友。本刊反映神经内、外科的新成果、新技术、新经验和新理论,内容丰富、实用、新颖,可读性强。本刊力求通过学术交流,把本专业医务人员的学术和诊疗水平提高一个新台阶。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郑州大学

出版部门: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511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1-1381/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半月刊

创刊时间 1998

出版地区 河南

出版地区 河南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郑州大学
  • 国际刊号:1673-5110
  • 国内刊号:41-1381/R
  • 出版周期:半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年第1期文章
  • 脑卒中后抑郁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通过比较脑卒中病人出院时的治疗效果,评价脑卒中后抑郁对病人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根据焦虑/抑郁情绪测定量表测定得分将211例脑卒中病人分成抑郁组及非抑郁组,比较2组病人的治疗效果并评价其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211例脑梗死病人发生抑郁症状59例(59/211),发生率27.96%.出院时疗效对比:抑郁组治愈9例(15.3%),非抑郁组50例(32.9%);抑郁组好转32例(54.2%),......

    作者:张秀玲 刊期: 2012- 01

  • 脑血管反应性联合脑灌注在脑血流储备评估中的意义

    随着血管影像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临床工作中发现血管闭塞或狭窄并不一定引起脑组织的梗死,是否出现脑梗死主要取决于供血区小血管内血液循环状态.因此,研究并评定脑部小血管功能更能直接反映脑梗死发生的机制和风险.当脑组织内的小血管代偿能力耗竭时,其发生卒中的风险将明显增加.本文通过TCD屏气试验法(BHT)联合PWI测定脑血流储备,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与意义.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选自我院2010-03-20......

    作者:张三军;郑献召;范云;康素玲;张勇 刊期: 2012- 01

  • 双侧大脑半球相继出血及血肿扩大合并脑干梗死的混合性卒中2例分析

    目的探讨双侧大脑半球相继出血及血肿扩大合并脑干梗死的混合性卒中的可能发病机制、病因及诊治对策.方法对2例双侧大脑半球相继出血及血肿扩大合并脑干梗死的混合性卒中患者起病形式、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以及疾病演变经过、诊治过程进行分析.结果2例患者的起病形式、临床表现,以及影像学特征、疾病演变过程都极为相似而其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有所不同.结论大脑半球相继出血及血肿扩大合并脑干梗死的病因、发病机制复杂,患者......

    作者:叶峰;邓彦;谭诚;张玉群;罗宁;彭文宏 刊期: 2012- 01

  • 依达拉奉治疗脑血栓形成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脑血栓形成患者采用依达拉奉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0例脑血栓患者进行分组治疗,将70例患者分成传统治疗组和依达拉奉治疗组,传统治疗组采用传统常规的方法治疗,依达拉奉组采用依达拉奉60mg静滴,2次/d,比较不同的治疗方法对脑血栓患者的影响.结果与采用传统方法治疗的患者相比,采用依达拉奉治疗的患者在体征、日常生活等方面得到明显改善和恢复.结论对脑血栓患者,依达拉奉的治疗效果显著,同时对脑......

    作者:唐宝康 刊期: 2012- 01

  • 神经节苷脂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4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神经节苷脂和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8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选择40例为观察组,给予常规治疗加神经节苷脂和依达拉奉,余38例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加依达拉奉,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计算头颅CT血肿及水肿区的面积,ADL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同时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分,治疗结束后复查,对结果对比分析.结果与治疗前相比,2组治疗后效果均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

    作者:张艳丽 刊期: 2012- 01

  • 基层医院救治基底动脉尖综合征39例体会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是以基底动脉顶端为中心的2cm直径范围内(即左右大脑后动脉、左右小脑上动脉和基底动脉主干顶端)由于栓塞或血栓形成导致中脑、丘脑、部分枕颞叶以及小脑上部的梗死,从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由于临床发病突然、病情危重、预后较差,在基层医院临床救治中存在一定的困难,现就我院2002-01-2010-12收治的39例进行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男28例,女11例......

    作者:李仓霞;王军文;肖文 刊期: 2012- 01

  • 康复指导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生活适应能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康复指导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生活适应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慢性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60例,2组均给予维持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科常规护理和一般健康宣教,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开展一对一康复指导1个月,并于康复指导前后采用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评定2组患者的社会生活适应能力.结果康复指导后研究组患者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中的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总积极因素因子分均较干预前显......

    作者:庞月萍 刊期: 2012- 01

  •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4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临床及影像特点.方法对48例基底动脉尖端梗死的住院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是主要病因.首发症状以眩晕多见(41.7%),意识障碍次之(31.3%),总病程中意识障碍发生率高(81.2%),以轻度占多数(19/39).眼球运动障碍、瞳孔异常、眼球震颤是常见的体征,分别为70.8%、54.2%、47.9%.仅部分病人出现瘫痪(47.9%),......

    作者:蒋中凤;刘雪景;王庆 刊期: 2012- 01

  • 30例心脑综合征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心脑综合征临床特征.方法回顾2005-01-2011-01收治的心脑综合征30例,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原发疾病中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并房颤占36.7%,急性心肌梗死占26.7%;主要临床症状肢体活动障碍占56.6%,(间)性发作占16.7%,意识障碍占16.7%.结论心脑综合征是心脏疾病严重的并发症,应在处理原发心脏疾病时去除发生心脑综合征诱发因素,避免发生低循环血量、低血压、栓子脱落,避免发......

    作者:王垒 刊期: 2012- 01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清和脑脊液NSE变化的临床意义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围生期缺氧缺血引起的脑损伤,是窒息所引起的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常导致新生儿死亡和发生不同程度的大脑后遗症.近年来对HIE发病机制的研究发现,在有关脑损伤方面,神经元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enolase,NSE)与脑损伤的关系日益受到医学界的关注.NSE具有可溶性和稳定性,目前被认为是评价脑损伤的可靠指标而应用于临床[1].本文通过测定新生儿缺氧缺血性......

    作者:杨俊梅 刊期: 2012-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