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面向广大中、高级从事神经科的医务人员,面向医疗、教学和科研单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以实用为重点;以理论和新技术为指导,服务于神经科临床医师及有关人员,力求使本刊成为神经科临床医师和有关人员的良师益友。本刊反映神经内、外科的新成果、新技术、新经验和新理论,内容丰富、实用、新颖,可读性强。本刊力求通过学术交流,把本专业医务人员的学术和诊疗水平提高一个新台阶。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郑州大学

出版部门: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511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1-1381/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半月刊

创刊时间 1998

出版地区 河南

出版地区 河南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郑州大学
  • 国际刊号:1673-5110
  • 国内刊号:41-1381/R
  • 出版周期:半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年第3期文章
  •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60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作用.方法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丹参注射液,治疗组在丹参注射液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15d后观察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15d后依达拉奉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比对照组下降明显,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抗自由基治疗可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作者:锁建军;苏艳峰 刊期: 2010- 03

  • 80例脑分水岭梗死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脑分水岭梗死(CWI)的病因、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经头颅CT或MIR证实CWI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0例CWI患者经治疗,基本痊愈42例,显效18例,进步13例,7例无效,其中1例因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结论CWI的主要病因为体循环低血压、颈动脉狭窄或闭塞及心脏疾患,多数预后良好.......

    作者:张九成 刊期: 2010- 03

  • 一次多部位脑出血1例报道

    脑出血是指脑动脉、静脉或毛细血管破裂导致脑实质内的出血,其一般多为单一部位出血,多部位同时出血较少见,现将笔者所遇1例报道如下.1病例......

    作者:朱求庚 刊期: 2010- 03

  • 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治疗进展

    卒中是引起死亡的第三大原因和导致残疾的主要原因,给社会带来极大的经济负担.大多数为缺血性卒中,颅内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占15%.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发病3h以内的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唯一药物是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但多数病人没能接受tPA治疗,常见的原因是超过3h的时间窗.近提出的治疗策略为发病3h以上病人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出新的希望.本文就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的新进展以及从症状发作1h到......

    作者:王运良;谢鹏 刊期: 2010- 03

  • 阿司匹林抵抗与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进展

    阿司匹林作为一种有效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临床观察显示阿司匹林能减少约25%的心脑血管疾病复发.然而,并不是所有患者都能从阿司匹林治疗中获益,有研究显示0.4%~83.3%个体对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作用不敏感,即存在阿司匹林抵抗现象(aspirinresistance,AR)[1].阿司匹林抵抗的确切机制不明,遗传可能为其重要因素,本文将近年AR与基因多态性方面的研究作如下......

    作者:颜雪琴;茅新蕾;陈卫东 刊期: 2010- 03

  • 阵发性运动源性运动障碍

    阵发性运动源性运动障碍是一种运动诱发的以肢体和躯干阵发性舞蹈手足徐动症或肌张力障碍痉挛为特征的一种不常见的散发性、家族性或继发性疾病.家族性大部分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少数也可隐形遗传.其基因定位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是一种离子通道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发病,PKD病程一般是非进展性的,预后相对较好,有年龄自限性.目前国内外有关报道较少,本文就其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及其治疗预后......

    作者:杨文明;李娟 刊期: 2010- 03

  • 咽旁间隙神经鞘瘤误诊分析

    咽旁神经鞘瘤源于神经组织的良性肿瘤,发病率较低,易被忽视.本文结合典型病例,对咽部神经鞘瘤的误诊、误治原因分析探讨.1病例报告......

    作者:陈洁;高寸雅;杨建林;张晓霞 刊期: 2010-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