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面向广大中、高级从事神经科的医务人员,面向医疗、教学和科研单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以实用为重点;以理论和新技术为指导,服务于神经科临床医师及有关人员,力求使本刊成为神经科临床医师和有关人员的良师益友。本刊反映神经内、外科的新成果、新技术、新经验和新理论,内容丰富、实用、新颖,可读性强。本刊力求通过学术交流,把本专业医务人员的学术和诊疗水平提高一个新台阶。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郑州大学

出版部门: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511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1-1381/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半月刊

创刊时间 1998

出版地区 河南

出版地区 河南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郑州大学
  • 国际刊号:1673-5110
  • 国内刊号:41-1381/R
  • 出版周期:半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年第4期文章
  • 二甲基亚砜对大鼠颅脑损伤后Survivin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二甲基亚砜(dimethysulfoxide,DMSO)对颅脑损伤后伤侧脑组织核因子-κB(NF-κB)和Survivin表达的影响,探讨其脑保护机制.方法选取78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6只)、颅脑损伤对照组(36只)及DMSO治疗组(36只).采用自由落体撞击颅脑损伤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Survivin和NF-κB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颅脑损伤对照组......

    作者:李建锋;王树凯;周辉;党博 刊期: 2008- 04

  • 缺血预处理对大鼠永久性局灶性脑缺血后HIF-1和iNOs的影响

    目的观察脑缺血预处理对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mainduciblefactor-1α,HIF-1α)和iNOs(诱导性NO合酶)在随后的永久性脑缺血中表达变化的影响,阐述脑缺血预处理对脑缺血的保护机制以及大脑在缺血后的自我保护机制.方法利用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MCAO).MCAO10min作为IPC,IPC后48h制作永久性大脑中动脉梗死(PMCAO)模型.应用免疫组......

    作者:张会军;白宏英;白蓉;王金兰;徐辉;赵源征 刊期: 2008- 04

  •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AS与Syp相关性分析

    目的研究大鼠脑组织缺血再灌注后星形胶质细胞与Syp变化的关系.方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72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各时间点处死取脑,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CA1区GFAP、Syp的表达.结果不同时间点缺血再灌注组GFAP、Syp表达均高于同时期假手术组(P<0.01);缺血再灌注组GFAP与Syp高度相关(P<0.01).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星形胶质细胞与Syp变......

    作者:赵源征;刘其强;白宏英;娄季宇;张会军;徐辉 刊期: 2008- 04

  • 成人结核性脑膜炎延误诊断28例分析

    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占全身结核病的6%[1].本病缺乏特异性,病情变化迅速,早期诊断困难,易延误诊断,影响治疗.我院1997-2007年共收治85例,其中延误诊断28例,现将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孙秀琴 刊期: 2008- 04

  • 老年低血糖误诊为脑血管病12例分析

    老年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可致低血糖症的发生,其中以突发昏迷、偏瘫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者易误诊为急性脑血管病[1].现将我院2002-10~2007-10期间急诊收治的被误诊为脑血管病的老年低血糖12例,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宋尚国;朱继人;孙巧丽;范波胜;汤永新 刊期: 2008- 04

  • 论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司法精神病学鉴定

    目的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本质特征及司法精神病学鉴定实践中争议较大的问题.方法对PTSD诊断标准和流行病学、应激源、发病机制及共病特征进行研究,对PTSD鉴定中存在的诊断扩大化倾向、人格特征关系、心理创伤界定、创伤性事件与精神障碍的关系、精神损伤程度的评定以及鉴别诊断进行分析论证.结果应激源的强烈程度并非导致PTSD发生的唯一因素,患者在创伤性事件前的人格特征、幼年经历、生活处境、遗传易感性以及事件......

    作者:颜志伟 刊期: 2008-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