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面向广大中、高级从事神经科的医务人员,面向医疗、教学和科研单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以实用为重点;以理论和新技术为指导,服务于神经科临床医师及有关人员,力求使本刊成为神经科临床医师和有关人员的良师益友。本刊反映神经内、外科的新成果、新技术、新经验和新理论,内容丰富、实用、新颖,可读性强。本刊力求通过学术交流,把本专业医务人员的学术和诊疗水平提高一个新台阶。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郑州大学

出版部门: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511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1-1381/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半月刊

创刊时间 1998

出版地区 河南

出版地区 河南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郑州大学
  • 国际刊号:1673-5110
  • 国内刊号:41-1381/R
  • 出版周期:半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年第10期文章
  • 21例急性脑梗死超早期溶栓疗效观察

    我们2006-04~2008-04对2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实行尿激酶(UK)静滴溶栓治疗,现将有关资料总结如下。......

    作者:王奎;柴京香 刊期: 2008- 10

  • 外伤性脑梗死24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外伤性脑梗死的病因、临床、特点及防治方法.方法总结我院24例外伤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结果出院时Glasgow昏迷评分:良好4例,中残6例,重残10例,死亡4例.结论外伤性脑梗死是由于颅脑损伤后颅内压增高引起的脑血流量减少、脑组织移位,致使脑血管移位、牵拉、扭曲,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的脑血管痉挛,脑血管内膜损伤释放组织凝血酶原促进凝血系统,基底节区血管解剖特点及自由基引起的......

    作者:刘超;黄万振 刊期: 2008- 10

  • 丹红注射液治疗脑梗死65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对65例脑梗死患者在基本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静滴,并与维脑路通组作对照观察.结果用丹红注射液治疗的65例中,治愈17例,好转4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7.7%,与对照组比较,P......

    作者:张丽丽;王声勇 刊期: 2008- 10

  • 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分析

    据报道[1],脑梗死约占全部脑卒中的80%.我科2005-07~2007-06应用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5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红;于建刚 刊期: 2008- 10

  • 依达拉奉准介入治疗脑梗死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准介入治疗脑梗死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50例,介入组采用依达拉奉准介入+抗血小板、营养脑细胞药物,对照组采用抗血小板药物、营养脑细胞治疗.结果介入组疗效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准介入组可明显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包括恢复期、后遗症期,方法可行.......

    作者:习予祥;秦玉翰;冯书贵;李崇档 刊期: 2008- 10

  • 急性脑梗死合并低钠血症121例临床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急性脑梗死患者1045例,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均发病1周内入院,排除肾脏、内分泌系统疾患,排除2周内死亡或出院患者。其中发现低钠血症(Na+<135mmol/L)121例,发生率为11.6%。在这些患者中,男69例,女52例。年龄50-79岁,平均65.7岁。应用脱水剂36例,意识障碍21例,吞咽困难16例,发热12例,呕吐10例,合并冠心病8例。......

    作者:郭书蛟;于林伟;郭迎霞 刊期: 2008- 10

  • 氨苄青霉素致过敏性休克1例

    2006-10-21,患者在应用氨苄青霉素后出现了严重的过敏反应,症状典型,病情严重,经抢救患者脱离危险,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永梅;高宏飞;高宏杰;葛素伟 刊期: 2008- 10

  •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临床及影像学表现1例报告

    1996年,Hinchey等[1]首先在上报道了15例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eversibleposteriorleukoencephalopathysyndrome,RPLS),从此,RPLS逐渐被临床医师所认识.随着MRI技术的不断发展,发现RPLS也可同时累及灰质及大脑半球白质,因此2000年Casey等[2]对RPLS提出新的命名,即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reversiblepost......

    作者:孙翠梅;李湘青;李强;于宗明;吴伟利 刊期: 2008- 10

  • 生长因子对皮肤缺损修复的研究进展

    皮肤缺损常由外伤、手术创面不愈合、压疮、糖尿病坏疽、溃疡等引起,在临床上非常多见,治疗较难.当前较常用的治疗方法有皮肤移植、局部外用生肌药等,但效果常常不能令人满意.近年来随着对生长因子研究的日益深入,应用生长因子修复皮肤缺损正逐步走向临床.......

    作者:李中心;袁义伦;蒋振营 刊期: 2008- 10

  • 脑卒中急性期血压变化与预后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脑卒中后血压可以存在短暂性升高,有自发下降的趋势.血压的升高主要考虑与脑血管的自动调节和机体的应激反应有关.影响卒中后血压值的主要因素有心脏病、高血压、意识水平、年龄和卒中类型等.目前认为急性期血压与预后呈U型关系,过高或过低的血压对预后都是不利的,所以急性期对血压的调控要慎重.......

    作者:叶祖森;韩钊 刊期: 2008- 10